体检抽血误区,你信了几个?

创建时间:2025-02-17

每年的年尾岁初

都是小伙伴们体检的高峰期


是在体检抽血前

看着单子上一条条罗列的注意事项

心里总是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困惑


今天就来为你解答

抽血的那些误区究竟是怎么回事


👉抽血量多会导致贫血


很多人在看到护士拿出多个采血管时,心里就会犯嘀咕,“天啊,这得抽多少血啊,抽了这么多血我不会贫血吧?”


别急,让我们来算一笔账,实际上正常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占体重的7%-8%。例如,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,其血液总量大约为4200-4800毫升。


而在体检时抽取的血量,一般几管加起来也不过10-20毫升。


人体的骨髓有着强大的造血功能,每天都会产生新的血细胞,补充身体新陈代谢所消耗的血液成分。


所以,体检抽血量对我们的身体来说,不过是小菜一碟,更不会导致贫血。


👉抽完血后要大补


不少人在抽完血后,就认为自己流失了很多“精华”,感觉身体被掏空了。其实过度的滋补可能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。


正常饮食就可以满足身体的需求。


如果感觉有点头晕或者虚弱,可能是因为心理因素或者短暂的低血糖反应,可以适当吃一些含糖的食物,如糖果、饼干等,补充一下能量就好了。


👉抽血前一定要空腹,所以不能喝水


这可是个大误会。空腹为了减少食物对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影响,如能够在空腹10-12小时范围内接受检测,可进一步提高检查结果准确性。


并非所有的血液检查都需要空腹,例如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血型检查。至于喝水,大量饮水确实会影响多项血液指标的准确性,尤其是电解质和蛋白质的检测,但少量饮水(不超过200毫升)是可以的。对于一些因为紧张导致血液黏稠的人来说,少量饮水还可以使血管充盈,抽血更顺利。尽量喝白开水,避免饮用咖啡、浓茶、饮料等。


👉体检抽血能检测出所有疾病


有些人以为抽了血就能给身体来个“大扫荡”,啥病都能被检查出来。虽然血液检测可以反映出很多身体的状况,但是也不是万能的。


就像超级英雄也有打不赢的怪,血液检查能发现如感染、贫血、肝功能异常、肾功能异常等,但它并不能看穿所有疾病。


👉体检抽血结果异常就一定有病


一看到抽血结果不正常时,就认为自己肯定是得了什么疾病。然而,情况并不总是如此。


结果异常有时候就像是个“恶作剧”,有可能是你身体一时的小波动


比如,在剧烈运动后进行血液检查,肌酸激酶等指标可能就会“兴奋”地升高;女性在生理期进行血常规检查,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等指标也可能会有所下降。


所以,遇到结果异常时,不要过于恐慌,应该听听医生的意见,说不定只是虚惊一场。


👉抽了血的手不能活动


其实没那么夸张。拔针后立即用无菌棉签压紧穿刺部位3-5分钟进行止血,切勿揉搓穿刺部位,以免造成局部淤血出现“青紫”。


抽血当天避免剧烈运动或用抽完血的手臂去提举重物。


适当的轻度活动是有益的,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和恢复。在抽血后的24小时内,应尽量保持抽血手臂的清洁卫生。




来源: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 

编辑:王涵

审核:孙鸣

免责声明:本平台部分文章系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及时告知,本平台将立即删除。

濮阳市职业病防治院

长按二维码
关注我们